隧道施工实时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隧道的里程也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岭地区,隧道更是被广泛采用。如何确保这些隧道的施工安全,成为当前隧道建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隧道监测概述
1.1、隧道施工监测背景
1.2、当前隧道监测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隧道施工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2.1、设计依据
2.2、设计目标
2.3、系统结构设计
2.4、主要监测内容设计
第三章、隧道监测系统详细设计
3.1、系统后端设计
3.1.1:电脑端设计
3.1.2:移动APP端设计
3.2、系统云端服务器设计
3.2.1:数据转发云服务器
3.2.1:数据存储云服务器
3.2.1:数据分析云服务器
附:私有云服务器设计
3.3、系统数据传输设计
3.3.1:前端传感器到物联网网关数据传输设计
3.3.1:物联网网关到云服务器数据传输设计
3.4、系统前端设计
3.4.1:物联网网关设计
3.4.1:监测传感器设计
第四章、设备详细参数及清单
第五章、售后服务
第一章:隧道施工监测概述
1.1、隧道施工监测背景
在建隧道工程中,由于地下工程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因长度,地质问题,加上支护和井挖交替进行,使得工程的困难度变得更加复杂;设计方案必须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验证并作出局部调整,对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隧道施工科学监测能够有效的监督、检测、控制、指导工程,确保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运作,并可为确保隧道安全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1.2当前隧道监测存在的不足
当前隧道监测必测项目进行测量时通常采用的都是钢挂尺、收敛计、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这些测量设备存在一些共同的弊端,即受隧道施工影响较大,测量精度不高,很容易造成施工阻碍,同时由于数据存储、传输、分析、处理等工作量很大,不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现阶段隧道监控量测还存在以下几点不完善的地方:
-
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误差变大,难以保证其数据真实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围岩变形情况;
-
由于监控量测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不高,处理数据时需要占据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出错率很高,无法真实地反映工程结构变形情况;
-
当前对各个环节的管理无法满足信息化施工管理的要求,不利于工程信息化设计和工程施工;四是预警预报工程滞后,不能及时指导解决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第二章:隧道施工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2.1 设计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铁路隧道技术规范》(合订本)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16)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21-2007)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2.2 设计目标
-
在线实时监测:对隧道的结构变形、沉降、位移等影响施工安全的数据进行24小时在线数据监测。
-
上限预警:当监测数据达到设定的上限阀值时,自动通过短信、现场抓拍、电话、现场警示等多种方式启动预警机制;
-
视频确认:可通过物联监测云平台远程查看现场的实时画面,了解现场实际情况
-
数据分析及存储: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发展势态,并为后期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有效数据。
2.3 系统结构设计
安锐科技致力于物联监测领域,专注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及物联监测云平台的建设。经过十多年在安防行业的技术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由前端的嵌入式低功耗无线传感器、智能控制硬件产品、双向控制型网关、网络传输、云服务平台和多终端的人机交互预警及控制系统应用软件的物联监测技术台。
由软、硬、云组成的一体化物联监测预警及控制云平台,稍做适应性改进即可满足不同行业特点的定制化需求。可灵活、快速、低成本实现个性化的智能物联监测实施方案。
2.4 主要监测内容设计
采用隧道监测预警器对隧道的净空收敛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采用隧道监测预警器对隧道的拱顶下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采用沉降传感器对隧道的地表下沉进行实时在线监;
采用土压力监测传感器对隧道的围岩压力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采用土压力监测传感器对隧道的两层支护压力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采用位移监测传感器对隧道的裂缝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采用內埋应变监测计对隧道的支护和内砌应力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采用倾角监测传感器对隧道的倾斜角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采用气象监测传感器对隧道内的含氧量、温湿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隧道监测示意图
第三章 系统详细设计
温馨提示:如需了解后半部分详细方案内容,请联系安锐客服!